读书笔记(一)许知远

关于许知远

生平

许知远(1976年-),江苏连云港灌南县人[1],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为《生活》杂志出版人、《亚洲周刊》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他是北京独立人文书店“单向街书店”(后更名为单向空间)的创办人之一和博客站点“思维的乐趣”的主要博主。从2009年8月起到2010年8月,在英国剑桥大学交流学习一年。[2][3]

作品

  •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 《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 《转折年代》
  • 《纳斯达克的一代》
  • 《昨日与明日》
  • 《思想的冒险》
  • 《新闻业的怀乡病》
  • 《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
  • 《中国纪事》
  • 《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 《镀金中国:大国雄起的虚与实》(《醒来》香港版),天窗出版,2009年
  • 《祖国的陌生人》
  •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 《未成熟的国家》
  • 《伪装的盛世》
  • 《极权的诱惑》
  • 抗争者
  •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8157835

对于他的看法

《极权的诱惑》

简介

  • ISBN 9789865842239

  • 作 者 許知遠

  • 出版社 八旗文化

  • 出版时间 2014年5月

  • 页 数 272

  • 丛 书 中國觀察 History

内容简介

​ 在香港面临困境、台湾民主倒退、陷入极权的诱惑之际,这本毋宁更像是警示名言和拍案惊奇。 ––本书编辑 独裁者在进化,民主的典范处于不确定性,甚至出现了退步。对全世界而言,当中国政经势力向外部扩张、咻咻来袭时,我们更需要了解极权的思维方式、形态特质;它的变形记和伪装术;它外在的强势和内在的弱点。否则,人类会陷入短视和迷思,被经济增长和高效率遮蔽住威权体制之恶,扭曲强化了它的合理性存在。
​ 史达林、毛泽东式的极权社会早已烟消云散,在一九九〇年代,西方人举杯庆祝历史的终结。然而事实上,极权体制早已变形、脱变为威权,甚至是软性威权、好像包著天鹅绒的、貌似舒服柔软的铁栏,而且变得富有弹性和韧性。 对此一变化,许知远进行了历史的、比较的纵深剖析(其涉及案例包括日本、苏联、法国、英国、美国,知识分子的鸦片是对独特性的迷恋、对专制的讴歌)。他发现,“中国此刻的经验并没有…(展开全部) 在香港面临困境、台湾民主倒退、陷入极权的诱惑之际,这本毋宁更像是警示名言和拍案惊奇。 ––本书编辑 独裁者在进化,民主的典范处于不确定性,甚至出现了退步。对全世界而言,当中国政经势力向外部扩张、咻咻来袭时,我们更需要了解极权的思维方式、形态特质;它的变形记和伪装术;它外在的强势和内在的弱点。否则,人类会陷入短视和迷思,被经济增长和高效率遮蔽住威权体制之恶,扭曲强化了它的合理性存在。 史达林、毛泽东式的极权社会早已烟消云散,在一九九〇年代,西方人举杯庆祝历史的终结。然而事实上,极权体制早已变形、脱变为威权,甚至是软性威权、好像包著天鹅绒的、貌似舒服柔软的铁栏,而且变得富有弹性和韧性。 对此一变化,许知远进行了历史的、比较的纵深剖析(其涉及案例包括日本、苏联、法国、英国、美国,知识分子的鸦片是对独特性的迷恋、对专制的讴歌)。他发现,“中国此刻的经验并没有想像的那麽独特,在历史中的很多时刻,我们都曾公开讚扬邪恶的力量,漠视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中国正是最近的一个例证。” 1930年代,西方最顶尖的知识份子纷纷把人类的希望寄託在信奉共产主义的“新文明”––苏联身上。悲哀的是,纪德的呼吁淹没在一片非理性的喧嚣当中。比纪德早五个月抵达苏联的罗曼罗兰,则决定把他的所见所闻尘封起来,他知道,人们要五十年后才能听懂如此尖锐的逆耳之言。 大约同一时间,来自美国的李敦白(SydneyRittenberg)一路心甘情愿地跟随毛泽东从事伟大的共产革命。政治迫害的无情、文化大革命的惨烈,甚至是冤屈的牢狱之灾,都被他当作实践理想的考验。直到三十年后,他才认清现实,终于说出:“我从未真的想要待在中国……”但如今,他又以商业顾问的身份重返中国…… 历史不断重演。未来学大师奈斯比与江泽民相谈甚欢,写了《中国大趋势》;约书亚.拉莫在《北京共识》中信心满满的指出,“中国给其他国家开创了一条新路。”而《当中国统治世界》的英国作者,则宣称一种新的文明即将到来––那正是1930年代法国知识分子对苏联的评语。
​ 然而,这一进程并未调整方向,而一路延烧,演化为媒体对习近平中国梦的讚誉和中国式富强终将抵达的肯定。 我们不禁好奇,极权的诱惑为何如此强大?人类为了这个觉醒,将付出多大代价? 批判、检讨中国现状的作品汗牛充栋,许知远却另闢蹊径,从文化史与心理层面的角度来看,为什麽理当是最睿智、最公正客观的知识份子也常常被一个显然是问题丛生的极权体制所迷惑颠倒。人类常常在巨大的历史洪流与意识型态斗争中迷失自己,只看到表面繁荣和短期的美好。本书刺破了美丽新世界的虚幻泡沫,引领读者看到穿上新衣的1984。 本书特色 1.本书曾在2010年出版,本次推出全新版本,恰逢中国因素对港台造成强大压力和衝击。这一背景和时机,使得本书分外有意义。 2.新版文字作了大幅修订,增加了对近几年、尤其是习近平执政后的观察,把历史的维度、现实的观察、以及港台的困境,结合一起做了深刻的分析。 许知远 著名作家,《东方历史评论》主编。曾担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和彭博《商业周刊》的主编,他是当代中国第一个有能力向外部世界表达其中国思考、并以中国自身视角看世界的作者和记者。目前在《亚洲周刊》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设有专栏。他也是北京知名独立人文书店“单向街”的创办人。 著有《抗争者》、《伪装的盛世》(英文版)、《极权的诱惑》(韩文版)《祖国的陌生人》、《未成熟的国家》、《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书。

摘录一

“士大夫开始匆匆为它贴上了“同治中兴”的标签,相信这个时代堪与周宣王、汉光武帝与唐肃宗的时代相比,它们都战胜或至少终止了衰落的趋势。”
……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千年盛世”,或是西方人创造的“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这些言辞是否像是另一次“同治中兴”?”
——摘录来自《极权的诱惑》许知远 2014年5月出版

1,大众舆论

这是《极权诱惑》的开篇,许知远的这个想法与我不谋而和。当前的经济繁荣是否掩盖了许多体制的弊病?

大众舆论总是那么的摇摆不定,之前经济差时,唱衰国家,现在经济繁荣,便倒戈。立场对于大众来说是不存在的。

逆大众而行是知识分子的职责所在。

无论他的观点如何,珍惜不一样的声音,珍惜那些唱挽歌的人。

2,许知远的局限性

许知远并非社会科学研究者,他擅长清末百日维新时期的思想研究(梁启超),但是他对于现状的思考是否存在一些偏差?可信程度如何?是否外行?

这本书并未在大陆出版,是否因为书中这种质疑现阶段发展的态度?

3,我的态度

我的许多想法在这本书里面都受到了印证,但是也需要警惕。

摘录二

“《北京共识》像极了中国社会给人的感受,庞杂、混乱、却透着十分的自信,有候又过分滑稽、荒诞。如果你在中国生活,你会明白当官员们谈论民主、自由、实事求是、创新时,他们的意思和这些辞汇的真实含义经常没什么关系。人们谈论口号、标语和官面文章,但实际想的、做的却是遵循另一套逻辑。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外来者如此严肃的将《求是》上的文章、领导人的讲话,翻译成英文,以此作为证据时,你多少感觉某种奇妙和不适,就像是臭豆腐被放在西餐盘上,然后宣称这是中国的主菜。”

《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抗争者》

简介

我希望這一系列抗爭者的故事,能為新一代人提供某種參考, 每個人都需要從中汲取能量;更重要的是,歷史不僅是數量與規模所決定,理念與個人更是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許知遠

書中的十幾位「抗爭者」,分別來自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有些人的聲名如雷貫耳,有些則較為藏身幕後;有的人努力對抗時代流轉的巨輪,煥發出新的活力,有的則經過權力的洗禮,轉換生活軌跡;他們不僅是行動者,也是思考者,知道倘若沒有一套新的語言與價值,抗爭可能只會淪為權力爭奪;沒有一個充沛的內在世界,外在的行動便注定難以持久;沒有個人的孤獨堅持,集體行動則容易消散。他們也都有著各自的侷限,常常還在新時代裡不合時宜,甚至成為自己信念的背叛者,但他們都曾在某一個具體的時刻與情境下,成為了漢娜.鄂蘭所說的「黑暗時代中的人」。

在與每一位「抗爭者」的採訪相處過程中,許知遠透過深入觀察,從他們的歷史與歲月裡展現出這些人的個性和熱情。透過筆下文字表達出,這些抗爭者如何以行動改寫了時代、社會、國家、政治,甚至自己。許知遠著既迷於這些抗爭者所置身的歷史現場——激越的情懷、道德的感召、人生的使命,也著迷於每個抗爭者身處在大時代中的脆弱、無奈和渺小。

許知遠像是穿越了不同的時空,進入了這些抗爭者的內心,試圖探索出某種普遍意義的中國人抗爭精神。書中的這些人物與故事既平行前進,又彼此交叉。他們所處的時代與情境不同,但他們在許多時刻裡,幾乎是精神上的同代人。